澳洲中文网-澳洲新闻

中文文学节-澳华作家座谈会及散文创作工作坊成功举办

2019年3月11日 | 编辑: |

由墨尔本白马市和万年兴市属下的八家公共图书馆主办,澳洲华人作家节协办的中文文学节主要项目之一的澳华作家座谈会3月5日下午在Box Hill图书馆成功举行。在文学节策划和主办方陈颖仪女士的致辞后,澳洲华人作家节主席胡玫女士主持了座谈会,主题是:华人在澳洲的写作经历。完美的程序和精彩的发言为这座在南半球最富盛名的文化名城带来一年一度的文人相聚的文化盛宴。

座谈会主持人:胡玫女士

下午1点,座谈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首先,特约嘉宾沈志敏、陆扬烈、倪立秋三位作家分别谈了自己在不同时期的写作经历,围绕20世纪90年代 “四十千”中国留学生的写作经历、21世纪初“夕阳移民”在中澳两国的写作对比、以及新时期华人精英双语写作的特点展开。三位作家分别代表了三代华人、三个时期华语写作在海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澳华文学繁荣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

左起:沈志敏、陆扬烈、倪立秋

澳华文学在海外华文文学版块中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标志着华人移民抵澳200 周年,然而,澳大利亚早期的文学作品中鲜有华人形象,白澳政策下的华文文学更是难以生存。澳华文学繁荣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时期:

1975-1988:废除白澳政策、实施多元文化政策以来的70年代及越战时期的难民文学,代表作如心水的《沉城惊梦》、《怒海惊魂》,黄惠元的《苦海情鸳》等作品。

1989-1999年: 澳华文学最繁荣的时期当属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四十千”中国留学生文学。那个时期悉尼的《华联时报》、《自力快报》、杂志《大世界》、《满江红》,以及墨尔本的《新海潮报》、杂志《新移民》、《焦点》等,成为留学生文学蓬勃发展的园地。出版的书籍也很多,如《悉尼八怪》、《她们没有爱情》、刘奥的《云断澳洲路》、话剧《天堂之门》、《没有昨天》等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1990年来澳的多产作家沈志敏堪称“留学生文学”的代表人物。

2000-2010年:随着中国留学生获得在澳永久居留权,大批家庭团聚和父母移民来到澳大利亚,“夕阳移民文学”声名鹊起。1995年抵澳的陆扬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2011年至今:进入21世纪,随着大批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涌入澳大利亚,澳华文学也有相应的发展,出现用双语写作的趋势。2011年来澳的倪立秋博士一向关注新移民文学的特点,她概括了澳华文坛主要的组织及其活动,强调了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独特的作用,并谈到华人文坛精英用双语写作的趋势。

本次座谈会的另一亮点是主持人、特约嘉宾及现场嘉宾的互动,大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如写作创意,澳华文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各个时期作家们的写作经历和感受等做了热烈的讨论,将本次座谈会的欢乐气氛进一步推至高潮。

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副主席、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协会会长潘华先生宣布了2019年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常春藤杯散文大奖赛征文活动的消息。此次活动将向海内外华文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征集作品,将广泛团结作家,激发文学创作活力,提升华文创作质量。大奖赛的评委也现场登台亮相。

大奖赛评委从左至右:王晓雨、胡玫、陈贺义、王若冰、潘华

参与本次座谈会的还有澳大利亚华人作家节副主席、《墨尔本日报》副社长黄惠元先生;专程从首都堪培拉飞抵墨尔本参会的澳大利亚中文教师联会主席李复新博士;人民日报驻澳首席记者刘天亮先生;维州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陈贺义先生;墨尔本华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陈玉琴;墨尔本朗诵艺术联盟主席于永傑女士;中文文学节项目策划经理陈颖仪博士;新金山中文图书馆徐少英馆长;澳华口述历史研究会总编室刘学东主任;澳华联盟理事严斌全等。感谢《同声同路人》电台主持人胡正军全程录音。


前排左起:黄惠元、 陈玉琴、胡玫、陆扬烈、潘华、陈颖仪
后排左起:沈志敏、王晓雨、陈贺义、王若冰、于永傑、倪立秋、刘天亮

3月7日下午在Vermont South图书馆举行了文学节另一项重要活动,散文工作坊:《散文创作的自我提炼与升华》。由《澳华文学》杂志总编、澳洲华人作家协会理事王若冰女士主讲。王若冰说:散文是一种几乎没有门槛的文体,每个人都可以很快融入到散文创作的队伍当中,但是要写好散文并非易事。她从三个方面与大家探讨散文创作的有关问题1. 什么叫散文与散文的特点。2. 如何在生活中挖掘散文的素材?3. 如何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提炼与升华?她以朱自清、莫言等名家作品做为范文,讲解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本人对周遭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是知觉、感悟、感觉的综合思维结果,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体现着作者本人的独特思想,是散文的情、理、意、味。由此可见,散文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并且带有作者自我感受感悟的文字,是具有独特语言的文体。

澳华作协会长潘华作了画龙点睛式的结尾,他总结了散文的要素是:“因景抒情,由情悟理”。参与者均表示获益非浅。这次散文工作坊为刚刚启动的散文征文大奖赛作了很好的铺垫。

(供稿:梧桐 图片:潘华、于永傑等)

相关文章

用户留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