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人到画家,从影至光 —— 吴方敏画家问答简介
吴方敏是著名澳籍华裔艺术家,也是悉尼南城乔治河市区居民(Georges River)。他的作品曾入围北京“还乡”艺术展、荣获西班牙米拉达国际艺术比赛评委奖(Miradas International Art Contest)、澳大利亚布莱克艺术奖(Blake Art Prize)和乔治河艺术奖(Georges River Art Prize)等诸多世界一流艺术奖项。
吴方敏的生活和创作源泉都和乔治河 ——这条位于悉尼南城区唯一的主干河流息息相连。如今他创作的《光与影(Reflection)》印象派画展作品,巧妙地捕捉了光与影之间的缠绵。
好市围博物馆和美术馆(Hurstville Museum & Gallery)龙穴系列艺术展(Dragon’s Lair exhibition)将在2021年4月17日星期六至5月9日星期日推出吴方敏个人作品展《光与影》,并在4月18日星期日下午2点至5点邀请同为华裔的世界知名艺术家关伟为该展览主持开幕仪式。
您在中国的早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激发了您的艺术家梦想?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浙江,18岁高中毕业正值文革时期就被分配到了当地工厂做了一名工人。
上学的时候,我很幸运遇到了我的艺术创作启蒙老师,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风格。自15岁起,我就开始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总会抓住各种机会去寻找阅读有关前苏联艺术派别的书籍。
通过慢慢的揣摩,我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我加入了温州市工人文化宫,担任过那里的美术干部职务,拓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1978年,我开始大胆投稿,并有幸在不少本地美术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当时我荣获的第一个艺术方面的奖项就是浙江省青年美术作品二等奖。
您是通过什么契机来到澳大利亚?
上世纪90年代初,我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加入了当时近4万中华学子来到了澳大利亚求学,就读于悉尼大学艺术学院。
起初我并没有打算定居澳大利亚,但交通便捷且华人聚集的悉尼南城好市围地区(Hurstville)给了我熟知的文化氛围,附近乔治河的美也为我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因此决定在这里扎根、安居。
初到异国他乡,您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
和许多留学生一样,起初的生活是以生存为上。我当时需要跨越的鸿沟有许多,也做过许多不同的工种。来澳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回到工厂做起了工人。接下来便是要掌握语言,融入本地社会。回想这几十年的生活,我的履历表可谓融合了不同领域,不论是平面设计、报社采编、广告创意等都有过我工作的足迹。
但最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没有放下我的画笔。
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新鲜感,我开始参与本地地方政府组织的春节庆典活动,为西方观众展示中国水墨画的魅力和绘画精髓。我还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世界各地美术界奖项的参选, 例如:澳大利亚著名的肖像画大奖阿奇博德奖(Archibald Prize)和布莱克艺术奖。
我很荣幸在2011年和2013年两次荣得布莱克艺术奖;并在2016年作为唯一一位华裔艺术家,入围西班牙米拉达国际艺术比赛,并夺得评委奖;在2019年荣获乔治河艺术奖。
您的个人展览标题《光与影》从何而来?
乔治河是我的本次绘画的灵感发源地,尤其在日出和日落“梦幻时刻”的特定光影下,这里的自然风景实在太美了。在写生的时候,我通过细节反应光和影的关系,因此而得名。
光影无处不在,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的、有和谐的也有对应的;社会和自然也可以通过光影来体现。
本次个展您想与您的观众如何交流?
通过光影,我希望用明亮的色彩营造出一个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不同的世界。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出光和影的特殊结合、与自然、山水、河流、众灵的关系。
艺术展览不论什么风格或题材,都是艺术家呈现给观众的一种不同的世界。我希望大家能见仁见智。同时,我也想给大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观众解读、享受这些画里的意境。
通过本次主题的创作,您有什么感想?
借助这次主题创作,我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挑战自己,不重复原有作画风格和路线。
我觉得艺术家在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是创新,而不是重复自己走过的路。我要通过这次展览让自己有机会创作新的主题和作品,我很高兴我做到了这一点,并且会继续在乔治河寻找未来的创作源泉。
欲求乔治河市区政府信息,请登录官网www.georgesriver.nsw.gov.au或致电9330 6400。
好市围博物馆和美术馆Hurstville Museum & Gallery:
地址:14 MacMahon St, Hurstville
电话9330 6444 和邮件museumgallery@georgesriver.nsw.gov.au
开放时间:
星期二 —— 星期五, 上午10点 – 下午4点
星期六, 上午10点 – 下午2点
星期日, 下午2 点 – 5点
用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