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文网-澳洲新闻

最近热门的悉尼贫富地图, 到底是怎么来的?

2019年3月25日 | 编辑: |

最近在朋友圈里传播最广泛的就是一份新的“悉尼贫富分布地图”了,之所以称之为新地图,是因为其相对于旧的 ‘贫富分布地图’,在各地区表现上,出现了明显变化。其次便是其评比结果被认为与事实不符合,也正是这些变化,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但在单纯知道新地图所表示的‘贫富差距’以外,要想客观理性的从新地图中获得有用信息,以下的内容也是要了解的“必修课”

先来看网上可以找到的最早的一份‘悉尼贫富分布地图’,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份以研究悉尼各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差异为目的而颁布的‘数据分析结果’,澳洲统计局自1986年人口普查起,就开始了对各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公布,而上图则是可以查阅到的相关地图中最早的一份,数据来自2001年的人口统计结果。

第二份‘贫富分布地图’出现在2007年六月,由澳洲统计局颁布,资料则来自一年前进行的2006年人口普查。区别于第一份,这份地图首次采用了彩色图表,通过色彩将各地区间的差异更加清晰体现。通过仔细对比两张图片,可以发现全悉尼的许多地区出现了评级上的变化。

与前两份一样,第三份地图取材自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与之前不同的是,评级从五个细分到了10个,将各地状况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体现。

最后一份也是最近大热的最新‘贫富分布’地图,将各地块分成了十档,深红和深蓝表示最弱及最优并以此类推。数据来自2016年完成的人口普查,也就是说如果各位是2016年普查之后才搬进现在住的新社区生活,那么结果很有可能会跟读者现在的生活经验有些出入。其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16年的这份地图英文描述为Index of Household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IHAD) ,不同于前几份的Socio-Economic Indexes for Areas (SEIFA)。

根据澳洲统计局的解释,两者的区别在于:

1. Index of Household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IHAD) 以所划分区域内的每家每户(即单个家庭)为单位,以住房类型和住宅内居民的各项指标为参考,对每个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而上图体现出来的结果,通过将每个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评级后,计算出每个小片区内含有的‘优势家庭’及‘弱势家庭’比重,进而将比重上的差异表现出来。

就像上面这张两截图显示的这样,优势家庭在小片区内所占比重越高,同时弱势家庭在片区内所占比重越低,那么这个片区在地图上所显示出来的档次就越优。

2.而Socio-Economic Indexes for Areas (SEIFA)则是以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小地区为单位,根据地区内所有人在人口普查中提供的数据,对整个地区在社会经济等各项指标中的表现进行评比。因此得出的结果,体现的是社区的整体状况,而地区内每家每户跟全悉尼所有家庭平均水准之间的差异,并没办法从中体现。同时,每个地区内所含有的优势家庭及弱势家庭数量以及比重,也都无法从中得知。

3.这次澳洲统计局之所以改变策略,将IHAD做成可视化地图而不是延续以往方法将SEIFA做成地图,主要原因正是因为以往以地区为单位,对区域内所有受访者的各项指标作为评分参考会导致ecological fallacy(区群谬误),即像前两点说到的那样,许多家庭真实的社会经济状况在地图上无法准确体现,因此统计局内部的专家Wise和 Mathews通过对这项例行评比在方法论上的研究,提出将IHAD作为SEIFA这一传统评级方法的补充,以提高所获得数据在反映真实情况时的准确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以Bondi Junction周边为代表的悉尼东部传统富人区,以往都是一片深蓝,这次却变成了代表中等甚至弱势占多数的黄色及浅红。在小编看来,原因有两个:客观上,Bondi Junction 周边地区由于基建完善,生活便利,在过去的数年间开发出多栋公寓楼,而公寓楼由于在使用成本上比原来的独栋豪华别墅低出许多,因此也让更多的中产阶层有机会住进Bondi Juncton周边。其次,在原本的统计方法中,分析师接触到的数据和生成的指数,来自整个区域的中位值,因此无法凸显出区域内具体有多少人低于平均水准,而又有多少人凭借自身的优秀条件拉高了整个区域的中位值。

Bondi 周边地区在2016地图中的表现

那么,对每家每户进行评比时参考的标准,又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通过对每家每户中参加了人口普查者的提供的各项数据(个人的收入,职业,教育背景,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等)进行运用,从而拟算出每个家庭里所有成员整体的实力,包括了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三方面。其次,被纳入考量的还有住宅的类型,大小,私家车保有数,住宅持有方式(自住,租用),住宅所处的地段。而单亲家庭以及带有子女的失业家庭这两种状况也被作为不利因素而专门纳入了考量。

而对每项因素的判断标准则分为“有利”和“不利” (Advantage 和 Disadvantage)两个选项,根据ABS 公布的标准,符合以下情况被归类为不利因素:

  • 家庭中无车
  • 家庭中房间不足
  • 家庭中只有一间卧室或者没有卧室
  • 住宅类型为“帐篷”“房车”“游艇”等非传统住宅
  • 家中没有通网络
  • 每周租房开销不足215$
  • 使用政府提供的住房
  • 住宅地段偏远
  • 家庭成员最高学历为高中十一年级(除去在读生)
  • 家庭成员个人年收入低于25999$
  • 所有家庭成员大于15岁,需要通勤5okm前往工作地点
  • 家庭成员中有人大于15岁但无法用英语流利表达
  • 家庭中有人大于15岁并且离婚/分居
  • 家庭中有成员伤残状况严重,超过50%活动需要外人帮助,而同一家庭中有人对此进行无偿照顾。

各项有利&不利因素的分值对应表

而有利因素则与上面标准相反,家中有车,有空房,有高学历高收入成员,上班通勤距离短等都被归类为有利因素。每项因素都有对应的分值,例如家庭中有四个以上卧室值0.5分,而家庭没有私家车则为-0.65分,因此一个家庭中符合有利因素的项越多,其所获得的正分就越多,进而被认为具有优势,这就是IHAD的分析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份统计中拟定的家庭并非真正意义上所有居住成员存在亲属关系的家庭,两个种显而易见的谬误事实上存在在这份统计中:第一种便是由非亲属关系成员组成的“家庭”,这种在年轻人群体中非常普遍合租情况被归类为一个家庭进行统计,明显并不能反映出一个家庭真实的社会经济状况,毕竟室友们各自在社会资源和经济上的共享程度,远不如真正的家庭内那么高。第二种便是老年群体,澳洲统计局自己也坦言,事实上老人群体更多是独居或者和与自身条件相近的人一同居住在养老村,因此从数据上看老人群体构成的“家庭”在收入和社会资源等条件上都完全不占优势,但事实上有了前半生的积累,他们的生活可能相当的滋润。

其次,由于IHAD采用了15岁以上人口参加2016年人口普查提供的数据,因此一个家庭中的家庭成员在接受普查的当晚不在自己家中,则提供的数据将不被纳入IHAD的统计中,言下之意,一个三口之家,如果家中的父亲或者母亲因为普查当晚不在家而没被纳入IHAD分析之中,而另一名家庭成员又刚好不需要工作,那么这家则事实上被直接当成了“无业单亲家庭”来进行IHAD分析,与这个家庭事实上的社会经济实力差距有多大,可见一斑。

那么,回到最根本的问题,这份地图真的客观体现了悉尼的贫富差距吗?小编认为,统计局的分析人员通过革新分析手段试图让分析结果更加接近真相,而这也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由于各地居民对于心中生活幸福感的阈值不一样,因此特别是华人居民,会认为分析结果与自身生活经历有明显出入。但是评比中全新州IHAD得分最高的地区为French Forest,小编认为这实至名归

这张地图便是French Forest 在IHAD 中的评比表现,可以清楚的看见,在地图上有着新州唯一一块蓝的发紫的地区,其评比数据也相当引人注意:紫色地块内84.3%家庭得分为全州所有家庭中的顶尖行列,没有一户家庭得分处于底层(言下之意,剩下15.7%家庭得分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而为了证实French Forest的确配得上全州最好的排名,小编根据图上给予的颜色评级,对周边区域现实状况进行了比对,首先,紫色地块周边的蓝色地块们,现实中全部都是澳式风格的独立屋,其建筑风格虽然都具有明显年代感但是各家各户门口的花园都打理维护的干净得体,街道整洁,路面不宽却少有居民将车沿街停放。从各种细节中都可以印证当地住户们的素质以及经济实力。其次图中黄色地块分为两种情况,北部地块事实上并没有通过小路与French Forest社区连通,因此事实上并不属于社区的一部分,而Forest Way 两旁的黄色地块,则很大程度上受到Forest Way这条当地繁忙主干道影响,环境没有蓝色地块那么幽静,进而直接与其物业价值挂钩。而图片下方的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 则由于包含了一间特殊教育学校以及特殊儿童医疗护理中心,因此根据IHAD评分准则,理所当然的呈现出红色。但是最值得注意的还是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 本身,这个服务范围辐射整个北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位于French Forest的正南方,出于通勤便利以及职业需要,大多数医院内的医护人员都会在当地居住,根据网上介绍及评论,医院聚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一批医护人员,而医护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条件更是无需多言。

因此,在这份评比中 French Forest 社区获得如此好评,绝对与北岸医院存在必然联系,同样的,French Forest 在IHAD 评分中排列全州第一,绝对当之无愧。尽管州政府正计划在当地进行新一轮规划增加住房,但小编相信,在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 决定性的影响力下, French Forest 未来的新增人口也将在职业,学历,素质及收入延续社区以往的特性。

而条件同样优秀的Chatswood,因为生活便利,且具有都市感,因此一直以来在华人心目中都是悉尼置业时的首选地段,其住宅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也是其受欢迎的最有力证据。而这份IHAD分析结果中,抛去以零售和商业为主的Chatswood市中心高密度地区,外围低密度地区的评分也的确属于全新州范围内高于平均值的水平。这些以独立屋为主的蓝色地带,正是被形容为“一房难求”的Chatswood居住区。

而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悉尼内城区Waterloo至Zetland一带,由于是干净整洁的新区,靠近市区交通便利,符合华人移民对于都市生活的追求,因此成为许多年轻家庭首选,其房价也在近年经历了一段显著上涨期。但是从上图颜色分布可见,尽管zetland房价并不便宜,但是其当地家庭的社会经济优势却并不突出,只属于平均水准甚至有些地方低于平均水平。这在一个花下重金买入zetland地区房产的华人看来,明显是其与自身对当地认知有出入的。

然而在笔者看来,Zetland地区的表现如上图所示,却是情有可原,首先,zetland地区房价虽然近年飞涨,但当地的房产持有者却有相当一部分为本已富裕的投资者,他们并不住在当地,而是将物业出租给年轻的学生和上班族。因此代表Zetland地区参加IHAD评比的,事实上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们,他们在社会资源和财富积累上并不突出,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其次必须注意到的是,悉尼正在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一年之内悉尼各区的空地上可能会新增数百套住宅甚至一个小型社区,因此当我们在2019年的今天看到这份IHAD地图时,它上面套用的却是2016年时各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因此许多地方与现实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当大家仔细研究这份地图时,知道下面这些要点:

1.这份地图表达的是2016年时各地的状况,3年后的今天,许多地方或许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其次,由于参与评比的是地块上的人而不是房价,因此结果可能会与当地房价存在明显出入。

2.由于评比机制设计,所有蓝色地块都是由独立屋组成的居住区,公寓集中的地段就算符合大多数优势,也只会被评为浅黄色(即处于全悉尼的平均水准)

3.深红代表着当地大多数家庭处于社会底层而深蓝代表当地大多数家庭为社会顶尖群体,那么从政府角度来说,悉尼各地黄色地块越多,而深红深蓝色地块越少,那么说明全悉尼的人均生活水平越高,悉尼这个社会越发达,这与“橄榄型社会结构”这一理论是相一致的。而对于占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悉尼黄色的地块越多,适合普通市民居住的地段也就越多,这相比于”红多蓝少”或者“蓝多红少”的未来来说,都是更加好的一种情况。

4.悉尼北岸从2007年的大片深蓝变成2016年的深蓝浅蓝相间,除了因为评比细化了,也说明北岸逐渐从以往“只有顶尖精英才能居住”变成“条件优秀的家庭也有机会住在当地”,这种对于包容性上的增加事实上是一个好消息,优秀居民的增加确保了悉尼北区以及西北在未来能依靠新增的基建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

同样道理也适用在悉尼东边传统富人区Woollahra以及Waverley上,从以往一片深蓝的顶级富人区到如今能容纳更多上班族以及办公地点的中上级城区,Woollahra和Waverley的变化事实上是所有在市中心工作的上班族的福音。因此无论是悉尼北岸还是悉尼东部,其优秀社区在这数十年的发展中都从未没落,通过容纳更多优秀居民,这些地方为自身的未来发展赢下了最终重要的筹码。

作者:Kyrie Zeng

联系作者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用户留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