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文网-澳洲新闻

ANZ随意丢弃客户信息在垃圾桶,面临五千万罚款

2023年3月1日 | 编辑: |

26岁Scott Collins今天早上告诉电视台说他在珀斯东南部Armadale找有ANZ银行客户信息的纸张。

他说:“我下班回家路上看到这些文件在地上。”

这些文件包括银行对账单,个人信息,电邮,交易历史和帐户号码。

Collins不是ANZ客户,但说这家银行的客户应该对于被遗弃的文件以这种方式被找到感到气愤。

“这些银行盈利有数十亿,但他们连碎纸机都买不起。”

“任何人都可能找到这些文件,太荒唐了。”

这些文件是在当地营业点关闭后被扔掉的。

这些资料是客户的私人文件,包括名字,电邮,电话号码,甚至房贷利率。

银行一般对扔掉私人信息有严格规定,包括锁住柜子和碎纸服务。

但出于某种原因,这些文件没有被这样处理。

ANZ说对于此事感到遗憾,正在紧急调查。

律师说这是严重的数据泄露。

9号台拿到这些文件后,银行就派遣快速应对小组到9号台珀斯的办公室去取。

银行可能会面临刑事和民事诉讼,最高罚款五千万元。

相关文章

用户留言.

  1. khygt说道:

    “意见领袖”大衣下的郭文贵
    风光一时的郭文贵,在蚂蚁们的吹捧下,俨然成为了救苦救难的菩萨,为何郭文贵能一度辉煌无比,一度忽悠了成百上千的无知群众,其实就是在他不停的为自己抹上一层“意见领袖”的外衣,让我们扒开他的这层外衣,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一些什么鬼东西。
    一、材料再加工的大忽悠
    其实,郭文贵从一开始就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被迫害的意见领袖形象。在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两级传播”理论中,信息先由大众传媒流向意见领袖之后再流向公众,因此,意见领袖这一中介者无疑成了传播的“二把手”,将信息“解释并加工”成符合自己所属群体特性的内容并继续传播扩散。对于有利的内容,他们会主动传播,而对于不利的,则会一概去除。所以显而易见,郭文贵从不谈及自己被讨债,犯罪等问题,其总是非常擅长转移注意力,通过信息的加工和再解释,把一些广为人知的东西重新包装,附上阴谋论、迫害论,就可以快速的组装成一个抓人眼球的“爆料”。可惜,谎言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形象,也就造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个谎话连篇的郭文贵。
    二、无信无力的大骗子
    郭文贵为何总能有小蚂蚁跟随,从根源来看,就是他所给自己形象的包装和打造,有着支配引导,协调干扰的作用。他以意见领袖的形象,成为群体、人际传播中的重要角色,蚂蚁们所拥趸的对象,必须有着或权威、或可信、或专业的特性,对某一事件具有独特看法,深受大众或群体个人的信任。因此,从最早不知出处的老领导、纽约时报、班农等等,他在努力向关注他的人传播一种信息:他有强力的可信度。他通过所谓的爆料,迎合部分人群的想法,而在社会价值观解构,公众理性丧失,自身判断力减弱的情况下,其也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借助自身意见引导舆论,对已有信息产生或协调、或干扰的引领作用。但是,很快的,他的困扰缠身,导致了公信力的急剧下降,他精心打造的形象开始崩塌,用毫无根据、毫无逻辑的谎言编织而成的战神郭文贵,终究会被所有人唾弃。
    三、扯着虎皮的大混蛋
    在拉扎斯菲尔德的理论中,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同时意见领袖常常关注那些身边的事件和新闻,并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郭文贵的发布会、全球直播等种种做法与上述理论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其别有用心,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自己与重要人物、重量级媒体的“亲密”关系,原因就是他希望能掌握到一些信息,体现出自己的能量,从而为继续扩散和编造谎言打造一个强有力的虚拟背景墙,他希望通过扩大影响力,从而裹挟民意,为自己的政治庇护提供帮助。可惜,郭文贵拙劣的演技已经使得美国人失望,他最终的结局就是穷途末路。
    想借意见领袖外衣,用民意武装自己,妄图期待以此获取美国的政治庇护,满嘴谎话的郭文贵这招看似管用,但是抛弃了最基本做人原则的他,怎么可能继续潇洒下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清他的真面目,不断萎缩的蚂蚁帮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已无路可走。

  2. htg说道:

    郭文贵的发布会、全球直播等种种做法与上述理论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其别有用心,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自己与重要人物、重量级媒体的“亲密”关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